2023-08-04 10:45:41 来源 : 贵港农业农村局
一、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水稻病毒病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和水稻橙叶病分别由白背飞虱和叶蝉传播,随着虫源、毒源的积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我市晚稻发生流行的风险较高,重点抓好晚稻秧田期和本田前期这两个关键时期的安全保护,采取“杀灭传毒害虫、切断毒源,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和治虫防病”的防治策略,压低传毒虫源基数,降低传毒风险,各地要注意做好防控工作,抓好几点关键防治技术措施:
【资料图】
1、做好拌种。种子催芽露白后,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20克或高渗吡虫啉有效成分1克或噻嗪酮有效成分3克,先与少量细土或谷糠拌匀,再均匀拌1公斤种子(以干种子计重),即可播种。
2、选好秧田,减少病毒病病虫源。 秧田应选择远离感染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早稻田,避免二次感染,同时可避免早稻收获后带毒白背飞虱传毒为害。
3、推行防虫网育秧技术。水稻播种后用 20目以上防虫网全程覆盖育秧,可有效地阻截带毒白背飞虱和叶蝉传播病害,可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主要病虫为害,还可以避免三化螟等害虫为害,既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亦可有效保护田园的环境。
4、治虫防病。秧田期采用防虫网育秧或经拌种处理的,移栽前施“送嫁药”一次;没有药剂拌种处理的在一叶一心期和移栽前3—5天各喷药一次,药剂采用吡虫啉或噻虫嗪+毒氟磷或病毒A。移栽后约7天即分蘖期施一次药,推荐选用吡蚜酮、烯啶虫胺、醚菊酯、噻虫嗪、呋虫胺、噻嗪酮等。
5、及时拔除病株。秧苗期和本田前期,发现感染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株要及时拔除,埋入泥中。发病特别严重的田块,应及时翻耕改种。
二、蝗虫
蝗虫是群集性、迁飞性、暴食性、杂食性害虫,成虫迁飞为害时可将作物吃成光秆,造成毁灭性灾害。近期我市部分乡镇失管竹林周围出现高密度蝗虫为害竹子、玉米,主要种类为异岐蔗蝗。各地务必高度重视,特别要注意监测水位下降严重的水库、山塘、河床以及管理不到位的低洼地、荒地等易发区域,同时要监测辖区内的竹林、玉米地。一旦发现虫情,应马上向当地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及上级业务部门汇报,并协助政府组织开展防治工作。
防控措施:
1.强化监测预警。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密切监测蝗虫发生动态,重点监测群居型飞蝗蝗群,及时掌握蝗群的迁入、扩散路径,明确发生期、发生密度、区域范围,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并第一时间上报。
2.防控技术
生物防治。 中低密度发生区(土蝗密度在 20 头/平方以下)和生态敏感区(包括湖库、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禁止或限制使用化学农药的区域),可降低防治指标,2—3 龄盛期优先使用蝗虫微孢子虫、金龟子绿僵菌等微生物农药防治,合理使用苦参碱、印楝素等植物源农药。
化学防治。 高密度发生区(土蝗密度 20 头/m2 以上)采取化学防治。药剂可选用高效氯氰菊酯、马拉硫磷、高氯·马、阿维·三唑磷等。在集中连片面积大于 500公顷以上的区域,组织农用飞机采用精准定位施药技术进行防治;在集中连片面积低于 500 公顷的区域,组织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使用植保无人机或地面大型施药器械,采用超低容量喷雾技术进行防治;在芦苇、甘蔗、玉米等高秆作物田以及发生环境复杂区,使用烟雾机在清晨或傍晚进行防治。
注:请把使用后的废弃农药瓶(袋)统一集中处理,勿乱丢弃,切勿滥用乱用农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