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业界 科技快讯 数码 电子消费 通信 前沿动态 企业前沿 电商

快看:周一港股可能会暴跌!A股到了最艰难的时候!

2023-06-25 15:50:07 来源 : 雪球

作者:贫民窟的大富翁来源:雪球

人民币一直在降息,美元在加息,那美元肯定会相对人民币值钱了。在港股这个市场,港币和美元是自由兑换的,资金回流美国,港股流动性丧失,资产价格折价,港股跌。

港股中的绝大多数公司主要业务都是在大陆开展的,还有很多公司是A股和港股两地上市,两地的估值会有很大程度的联动,这是对A股非常不利的因素。


(资料图片)

对于A股,我个人认为算是一个价值毁灭市场,三个原因:第一、重融资,轻回报。融资其实就是融散户的资,公募私募的钱还是散户的啊,这么多年,A股都是力保融资,但是对中小股东的分红和其他保护还是远远不够的。第二、市场估值不断下跌,会资产价格也是很大的打击,赚不到分红,也赚不到估值,大家只能比谁更惨。

第三、注册制以来新股发行实在是太猛了。股票退市则很难,监管对于财务造假、老鼠仓、各类基金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处罚实在是太轻太轻。比如21年各种主题基金买赛道股,白酒和新能源是重灾区,某保险主题基金竟然买了不少新能源股票,某公用事业主题基金买了不少白酒股,我举报过,所在的微信群也有很多人举报过,不了了之。至于监管,银保监会对于有背景的企业有多大的控制力,以及是不是真的想监管,都是一个疑问句。

所以在A股这个市场上,投机者极多,做投资的很少,所谓的价值投资很多都是趋势投机、题材投机和业绩投机,说到业绩投机这里真的是神,很多公司的业绩明显提前被人知道了,但是从没有过相关处罚通知。

如果安安稳稳做投资,那么大概率有两种结局:第一种,各种做山车,来回震荡,第二种,赚疯了。这一个极度非理性的市场,其实对价值投资非常有利,但是难度很大很大,这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活。

我说:股市这东西不适合普通人

网友说:你说得对

股友说:我不是普通人

我一直不建议普通人去炒股,原因很多,核心就两个:

第一个,学习能力和投入时间

对于投资,商业知识的学习是基本功。静态的比如公司的行业背景,发展历史,商业模式,主要矛盾等。

动态的信息比如最新的研报、调研纪要、企业走访,行业专家的看法,财务数据的处理,投资模型的跟踪,行业的研讨会等等。商业知识的学习需要大量的时间,就凭时间投入这一块,90%以上的散户就被PASS了。

第三,投资心态的锤炼。

投资思维的建立说到底是心态问题,认知可以通过学习去提高,知识可以通过勤奋去弥补,但是心态很大程度上是个性化的,很难改变。

在投资的经历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位粉丝向我求助,怎么才能戒掉股票的瘾?自己在频繁操作的刺激中迷失,恨不得赚到每一分上涨的钱,就好像曾经有一张30万的彩票,没有兑奖,作废了,心里那种可惜,然后没法回到平常心,整个人的状态很差,精神和健康都收到了很大伤害,甚至危害了家庭和工作。

在长期的投资中,资本市场的震荡对人性的考验极大,有别人暴富的诱惑,有自己巨亏的煎熬,有逻辑得不到认证的焦虑,有收益不及预期的迷茫。在这样的市场中保持冷静、客观和理性,非常不容易。

我个人认为投资还是讲究天赋的,这和智商、学历无关。贪婪和恐惧,理性和克制,本来就是人性中最难的一关,即使对于专业的从业人员也极少有人可以胜任。

我们看看节前几个有意思的公告:

第一个、中国中冶公告,拟向特定对象发行优先股募资不超过15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净额拟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23年一季报显示,中国中冶货币资金高达580.42亿,但是看不到明细,看2022年年报,货币资金为454.85亿,受限资金占比为25.36%。使用受限制的货币资金主要包括承兑汇票保证金、保函保证金、诉讼冻结资金、项目监管资金及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等。

这意味着22年年报尚有约340亿资金可以自由动用,现在募资150亿补充流动资金是什么意思?

公司也配套公布了未来三年(2023 年-2025 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公司每年向普通股股东以现金形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实现的可供普通股股东分配利润的15%。

连30%都不敢承诺,每年赚多少多少钱是真的还是假的啊,和我们中小股东有什么关系吗?

第二个、宁德时代:拟使用不超过人民币78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拟投资的产品为大额存单,持有期限不超过12个月。

这几天我忽然有个想法,那就是实体支持金融发展。总是说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但是怎么支持呢?现在稍微有点技术,稍微能赚钱的项目和公司,根本不缺钱,钱多得是。

相反,金融行业这些年过的是有点惨,尤其是银行和保险(券商除外),很不景气,实体经济要多分红,确实不需要钱的,就不要再融资了,多给股东分红,多建设一些高盈利能力的项目,没有盈利能力或者可有可无的项目就别折腾了。

等股市大涨或者分红大增,我们就会增加消费,这反过来不就刺激了生产,保证了就业吗?在供大于求的大背景下,低效项目的建设就是毒药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标签: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itachi怎么读_itachi 2023-06-25 15:36:17
工程机械管理范文 2023-06-25 11:14:08